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紀念著名真菌學家鄧叔群誕辰120周年

 

  今年是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原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創始人、我國著名真菌學家、植物病理學家、森林學家鄧叔群院士(原中國科學院特級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誕辰120周年。

  清明時節,為了緬懷鄧叔群先生,表達該所科研人員對他的無盡追思,將他優秀的愛國品質、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為科學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傳承下去,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在鄧叔群雕像前舉行了紀念活動。該所所長朱紅惠,副所長章衛民、馬連營,李泰輝研究員以及職工和研究生代表參加。此次紀念活動是該所開展的系列紀念活動之一。

朱紅惠所長回顧鄧先生光輝的一生

李泰輝研究員講述鄧先生一家的家國情懷

青年科學工作者張明表示要繼承鄧先生愛國愛黨熱愛科研的優良品德

  朱紅惠和李泰輝共同向鄧叔群雕像敬獻了花籃,在場人員集體鞠躬致敬。朱紅惠與大家一起回顧了鄧叔群先生光輝的一生,為國奉獻的一生,她號召全所職工和學生要秉承鄧叔群院士“熱愛科學、治學嚴謹、誨人不倦”的精神,為建設國內一流科研機構努力奮斗,為科技強國戰略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李泰輝作為該所真菌學研究方向的傳承者,他分享了鄧叔群先生一家為我國科技事業奉獻的故事。青年代表張明博士表示要繼承鄧叔群先生遺志,努力把該所的真菌分類學建設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學科,為研究所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兩部專著轟動國際真菌界

  20世紀50年代未,鄧叔群先生考察華南后,在廣州創建了中國科學院中南真菌研究室,即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前身。他生前編著的《中國高等真菌》(中國最早的一部真菌學專著)和《中國的真菌》,轟動了國際真菌界,開拓并推進了我國真菌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填補了我國真菌科學研究的空白,開創了真菌應用研究的先河,被譽為“我國真菌學先驅”。

  截至1940年,鄧叔群共發現5個新屬、121個新種、6個新變種、18個新組合。他所發現的新屬和新種得到了國際公認,并被載入世界權威性辭典、英國真菌研究所編輯的《真菌學辭典》。這是當時載入該辭典的唯一由中國人鑒定的新菌種。

  鄧叔群帶領科研人員在1959年種出了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的靈芝,標本至今還保存在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標本館中。上世紀60年代后,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員秉承鄧叔群院士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成功開展草菇的人工栽培,與企業合作研制開發了太陽神猴頭菇口服液,從小皮傘真菌中提取有效成分研制出治療坐骨神經痛的藥物“安絡痛”,并載入國家藥典。

  鄧叔群先生還是我國森林病理學的創始人之一

  除了在真菌學研究領域的卓越貢獻,鄧叔群還是我國森林病理學的創始人之一。他早年在森林生態、造林、森林病理等學科方向做了大量開創性的研究工作,首次創造性的將森林學與真菌學這兩個專業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提出了森林病理學的概念,使真菌學直接服務于森林學,真菌學與森林學共同服務于國民經濟,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附件下載: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